问题一:选材

选材是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剧本写作的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同学的选材都是基于自己,尽量先不要这么做,因为会显得过于自我,导致除了自己,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精彩。

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觉得自身的经历精彩是基于几十年的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

问题二:苦难

超过1/3的故事在描写苦难,可怜只是主角人设的一方面,但绝不是以苦难为主体,不能够一路苦难。

苦难和不被理解,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必须。艺术不应该是发泄和倒苦水的地方,纵然生活全是苦难,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也应该多加描写希望,光明和救赎,而非一味地牢骚。

问题三:主人公共情

主角没有共情是普遍现象。

  1. 优点缺点不明确,不具体,大而化之。

比如说他的优点是很勤奋,光写勤奋是不够的,应该具体到他爱做某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勤奋到什么程度。

比如说他的优点是缺点是很粗心,也不具体,应该描写成一件很具体的事,例如忘记了老婆的生日。

  1. 目标,行动线不被认可。

很多同学的主角上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很奇怪,莫名其妙,不被认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整个行动线垮掉,会让观众觉得主角的决定十分的愚蠢,愚蠢就不可爱了。主角可以做出错误的决定,但不可以做出愚蠢的决定。

核心问题必须由主角亲自解决。一定不要写天外来财,不要写一个美女扛着一麻袋钱来找自己。

问题四:对手

对手不可以过于松散,不具体,推荐在练习的时候,就从写一个对手入手,且这个对手必须是人,让这个对手从观众(主角)的角度看坏到家,但是从对手自己的角度看无比正确,能够自圆其说,不推荐一开始就把对手设置成自己。

主角最大的成长和蜕变是由对手刺激的,对手的意义就是刺激主角的成长。

让对手提前几场戏出现,提前跟主角或观众见面,或有奇效,使对手的压迫感变强。

问题五:铺垫太多

  1. 不要写前史,铺垫铺垫的是现状,而不是前史,不要总是搞小时候和成长轨迹。
  2. 对一场戏来说,减少铺垫是掐头去尾,动作进出,对一部剧来说,交代清楚所有的现状就行了。

例如《我不是药神》用5场左右交代了徐铮的职业,经济情况,父亲,前妻,儿子,小舅子这些重要角色与自己的关系,这已经是铺垫的极限了,不可以再多了,然后就要开始现状了。

再例如《夏洛特烦恼》,一出场就是事件,没有具体交代沈腾的具体情况,马丽来了之后,痛骂沈腾才开始铺垫。

  1. 事不硬所以才用那么多篇幅写铺垫,事硬了自然就没有篇幅交代铺垫了。

问题六:剧情流动性

一部电影一定是事件牵动着观众往前走,对话也最好在事件中完成,一部电影120分钟,坐下来聊天一般不要超过三场戏,不要通过聊天推进剧情和情感,对话是为事件服务,而不是扛事的。

问题七:情绪单一

比如苦难的片子就一苦到底,喜剧的片子就一喜到底,情绪缺乏变化。不能说一部喜剧片里面就没有眼泪,没有悬疑,就没有让人紧张的时候。比如《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片,结尾沈腾抱着马丽,触发泪点,小流氓在小树林欺负马丽的时候,令人揪心紧张。

推荐同学们用色块去涂一下大纲,高兴的场次用红色涂,紧张的场次用黄色涂,悲伤的场次用蓝色涂等等,最后再看一下整体的色块,不能太单一,有所偏重也要有所调剂,即便是再紧张的谍战片和苦难片也是有欢乐时光的,也就是节拍器中的游戏环节。《菊次郎的夏天》在路上也经历了很多好玩的事。

参考资料

查理的编剧课-实战篇